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鑄就現代農業“硬支撐”
專家預測和農情調度顯示,全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乜聪募Z生產,小麥總產375.05萬噸,同比增長0.7%,單產同比增長2.5%。新冠肺炎疫情等諸多不利因素疊加之年,糧食生產順利通過大考,作為基礎支撐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功不可沒。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和標志。得益于農業服務“軟實力”不斷轉化為增產增收的“硬實力”,“十三五”期間,我市土地流轉進一步規范、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糧食實現多年大面積均衡增產增效。
公益性、經營性服務“兩翼齊飛”
今年夏糧生產期間,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小麥條銹病等重大威脅,各縣市區第一時間安排部署防控任務,在田間地頭,基層農技人員開展技術指導、植保無人機飛防……上演了一場大規模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小麥條繡病殲滅戰。迅即高效行動的背后,是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健全!凹鄯⻊召Y源、整合服務平臺,目前,我市形成以農技推廣為基礎、集動植物疫病防控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三位一體’的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 ”市農經中心主任張洪星表示。每年秋收秋種期間,武城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王艷華都會來到幫包鄉鎮,到田間地頭指導麥田深翻、深松作業,普及冬小麥規范化播種技術,確保小麥一播全苗。目前,全市共建立農技推廣服務機構180個,先進技術入戶率達81%以上,農技推廣徹底告別“線斷、網破、人散”局面。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構建,不僅要強化農業公益性服務體系,也要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全市共培育提供產加銷一體化服務的合作社達8000余家,帶動非成員農戶35萬余戶;發展家庭農場4400多家,80%以上的為周邊農戶提供農業生產服務。建成供銷為農服務中心63處,常年服務面積達130余萬畝。這些組織在農業技術推廣、生產資料供應、標準化生產、農產品營銷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年來,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規范化建設不斷推進,形成以市場化服務組織為依托,以公共服務機構為支撐,經營性服務、公益性服務“兩翼齊飛”的格局。
壯大規模經營后勁
土地有序流轉,讓農業社會化服務應運而生。反過來,農業社會化服務又為適度規模經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今年“三秋”期間,平原土地魯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借助雷沃重工的規;⻊,對示范區2萬畝田地統一機收機種。平原縣以黨支部領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為抓手,將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土地集中起來,同時,合作社又對接龍頭企業,土地統一管理、經營,村民和集體按股分紅。 2018年、2019年,平原縣連續兩年舉辦攜手強企名校開發共建百萬畝綠色農業生產基地研討洽談會,強勢雙招雙引,全縣16.5萬畝土地實現了適度規模經營。平原縣委副書記孫豐勇說:“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后,通過全程統一標準服務,破解了基礎設施覆蓋難、技術推廣難、品質提升難、品牌打造難、對接龍頭企業和終端市場難、農民增收難等系列難題,規模經營后勁兒更足了。 ”
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也是規模經營的主體。如臨邑縣富民家庭農場與5個村的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流轉土地達3000畝,實現了規;N植,農場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機械作業、統一銷售農產品,每畝地比傳統種植模式增收400元以上,畝均糧食產量比其他農戶高20%以上。
5年來,通過全力培育多元服務主體,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不僅強化了農戶的土地流轉意愿,也讓土地流轉越來越規范。目前,全市土地流轉總面積378萬畝,占農戶承包地總面積的百分比由2017年的38.4%增長至46.5%。
精準服務小農戶需求
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分散的家庭聯產承包經營仍是我市的基本農情。小農戶如何得到更好的服務?小農戶如何跟上現代農業的步伐?社會化服務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按照“農民需要什么樣的服務,就提供什么樣的服務”的原則,我市依托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專業服務公司等組織,積極發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10月6日,在樂陵市丁塢鎮閆美玉村,金豐公社農業服務車隊正在開展秋收、秋種等一條龍托管服務。今年,樂陵市啟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試點工作,探索推廣套餐式“田保姆”服務模式,在農民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前提下,委托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完成耕種防收等農業經營工作。目前,樂陵已落實托管服務合同面積5.7萬畝,涉及村莊212個,托管服務3479戶,實現服務主體、農機手、集體經濟組織、小農戶多方共贏。
代旋耕、代機播、代田間管理、代病蟲害防治、代收割、代烘干、代銷售、代儲藏……不少農戶與服務組織建立長期穩定的服務關系,服務內容從過去單一的生產技術合作,發展到以產、加、銷為主體的綜合服務,有效解決了一些政府部門“包”不了、單家獨戶“干”不了的事。
目前,全市共發展各類農業托管服務組織2040余個,他們根據農戶實際需要,結合大田作物生長規律,主動走向田間地頭,搞好半程式、全程式托管服務,農業生產綜合托管率達60%以上。
加快農業科技落地生根
今年,齊河縣安頭鄉鮑官屯村玉米獲得大豐收,村民宋群說:“齊力新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為我們統一施肥,精量播種,無人機噴防,水肥一體化,管理樣樣不落。今年收成不錯,玉米畝產達到1300斤至1500斤。 ”
齊河縣齊力新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化項目是第四批全國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項目,為山東省唯一。除了德州,其標準化服務還走進河北、河南、福建、江蘇等省份。
齊河縣農業農村局植保站站長袁光柱對開展社會化服務的必要性深有感觸,他說:“一些外出打工,但在村里仍經營著幾畝地的農戶,許多防治措施跟不上。以‘一噴三防’為例,一旦出現病蟲害,只要一家不防治,相鄰的其他麥田極易被感染。開展社會化服務,能幫助農戶管理土地,還能減少農資用量,大大節省成本、降低污染。因此,開展社會化服務重要且必要。 ”
通過社會化服務組織,我市大力推廣良種良法配套,達到“萬畝區有技術專家、千畝片有技術骨干、百畝田有技術標兵”,寬幅精播、小麥“一噴三防”、玉米“一防雙減”等綠色高產高效技術得到普及。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100%,農業生產從過去主要依靠增加資源要素投入轉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
- 上一篇:以特色優勢構建農業體系 用產業支撐推動鄉村振興 2021/1/4
- 下一篇:做好農業農村領域改革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2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