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樹灣如孩子一樣看護著基地蔬菜
大棚蔬菜病蟲發生的主要條件是溫度、濕度、菌源蟲源、品種抗病性及栽培措施等,大棚蔬菜的生態控制就是通過以上生態因素的調控,達到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消除污染殘留,從而使人們食用更安全,使病蟲得到控制的目的。大棚茄果類、瓜類灰霉病、疫病的生態控制措施簡要:
1.溫度條件的調控。棚室溫度低是茄果類、瓜類灰霉病等發生的主要原因。冬春季平均氣溫低于15℃時,關閉通風口以達到較好的保溫效果。
2.光照條件的調控。光照不足溫度難以保證,棚膜老化、透光性差、有水滴灰塵都影響光照。
3.水分條件的調控。棚內濕度過大也是引發病害發生的重要因素。為此,早上棚內相對濕度達90%以上時應及時放風20~30分鐘。
4.氣體條件的調控。溫室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過低,影響蔬菜光合作用,生長勢弱,降低抗病力。對部分管理水平較高的棚室,要求增施有機肥,增加二氧化碳,或在見瓜見果后,從揭草簾到中午12時,增施二氧化碳氣肥,可明顯增強瓜果長勢,增強抗病性。
冬季為一年中光照時間最短的時期,常遇低溫、連陰、雨雪等災害性天氣,根據氣象部門預報,面臨當前的氣溫變化,前不久降水量正常略少,現有雨、雪日,有利于低溫高濕型病害的發生流行。為做好冬季蔬菜病蟲害防控工作,要求公司種植技術人員加強監測和對技術指導,認真進行科學防治。增加公司經濟效益。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軟腐。侯A防為主是關鍵。加強田間管理,做好害蟲防治,減少植株傷口;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并帶出田外深埋,對病穴消毒。藥劑防治可在發病初期及時噴施46.1%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800倍液、20%噻菌酮干懸浮劑600倍液等防治。
十字花科蔬菜、綠葉菜霜霉。汉侠砻苤,合理肥水,增強田間通風透光。藥劑防治可在發病初期選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3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噴霧防治。
綠葉菜菌核。杭皶r拔除田間病株,收獲后清除病殘體,并帶出田外銷毀。藥劑防治可選用50%異菌脲懸浮劑1000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等交替使用,每隔7~10天用藥1次,視天氣與病情發展防治2~3次,重點噴霧植株基部和地表。
冬季氣溫低,作物病蟲害的活動與危害大都處于隱蔽與靜止狀態,在防治作物病蟲害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冬季防治農作物病蟲害,要注意選用受溫度影響較小的農藥。
2.選擇晴天高溫時段用藥。因為在冬季溫度高時,害蟲的活動范圍和呼吸強度增大,取食量增加,藥液噴灑到蟲體上,被帶到體內的藥物也多,有利于發揮毒殺作用。
3.適當增加藥量。害蟲的農藥致死量不是恒定的,在常溫下的溫度越低,害蟲的致死量越低,所以在冬季適當增加用藥量,可防害蟲食藥后不死。但不得超過“安全高濃度”(即不發生藥害的最高允許用藥量)。冬季施用農藥時要嚴格按稀釋倍數加水,不可隨意加大或減少水的用量。
4.改進施藥方法。冬季防治棚室作物病蟲害,應盡量采用煙霧法或粉塵法施藥;如果采用噴霧法施藥,要適當減少防治次數和噴液量,防止棚內濕度過大。
5.適當延長安全間隔期。冬季農藥的降解速度變慢,農藥在作物體內殘留的時間相對較長,防治蔬菜作物的病蟲害時,必須適當延長作物最后一次施藥距采收的天數(即安全間隔期),確保食用安全。
- 上一篇:巨型南瓜種植技術 2015/1/19
- 下一篇:家庭農場模式發展勢頭迅猛 2015/1/13